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首页 | 商会简介 | 展会信息 | 培训信息 | 商会动态 | 商会会员 | 商会会刊 | 外贸资讯 |
|
||
35年:世界贸易大国之路 | |
|
|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是我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的35年,是我国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的35年,也是我国抓住全球化机遇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35年。 35年,我国对外经济大飞跃,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经济交流活动十分有限,再加上国内市场化水平不高,造成了与国际市场相对隔绝的状态。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9位,改革开放使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不断攀升。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35年间,我国对外贸易连续登上新台阶:198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1994年突破了2000亿美元,1997年突破了30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达到38671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86倍,年均增长16.6%,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货物出口总额20487亿美元,增长209倍,年均增长17.0%,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总额18184亿美元,增长166倍,年均增长16.2%,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占世界的11.2%和9.8%。 “综合来看,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初级产品换制成品,1980年初级产品净出口21.6亿美元,制成品净进口40.5亿美元;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制成品换初级产品的格局逐渐定型,2012年,初级产品净进口5344亿美元,制成品净出口7647亿美元。”张广志说。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4.9%,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则由49.7%上升到95.1%。 同时,进口商品构成也随国力和开放程度的变化而演变。工业制成品进口额占进口商品总额的比重迅速由1980年的65.2%提高到1985年的87.5%,之后直到2003年这一比重基本保持在80%以上,反映了我国消费能力的提高。此后,国内产业体系的升级逐渐拉低了制成品进口额比重,2003年以来制成品进口额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走势,至2012年已下降到65.1%。 伴随着对外贸易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不断加大,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也发生积极变化。加工贸易从占据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逐年下降,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持续增长,大宗资源能源类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35年来,我国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优势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土,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1979—201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761亿美元,1984—2012年以年均18.0%的高速度增长,世界排名也上升至第二位。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提升,“走出去”的步伐开始加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由2007年的265亿美元快速提高到2012年的878亿美元,2012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5319亿美元。(张翼) |
|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