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首页 | 商会简介 | 展会信息 | 培训信息 | 商会动态 | 商会会员 | 商会会刊 | 外贸资讯 |
|
||
劳密企业“出海”延伸中国产业链 | |
|
|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出口总值的20.1%。近几年来,不少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在东南亚等国家投资建厂,甚至进入到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我们应如何看待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 企业主动选择“出海” 有分析指出,中国与东南亚等国家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存在关税差别,是导致中国出口订单大量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带动了部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特别是今年《越南与欧盟自贸协定》生效后,越南产品对欧盟市场的出口优势进一步扩大。 江苏梦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日本对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有优惠税率,部分产品甚至可享受零关税,而公司的产品出口到日本会被征收8%~10%的关税。“转移到东南亚市场的主要是传统产品订单,品牌定位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订单依然保留在国内。如果没有关税差别,我们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指出,不少中国企业布局海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税收负担。然而,目前部分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强化产品的原产地控制,未来产业转移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在白明看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内持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因素。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此前曾分析指出,2018年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进一步上升,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优势,推动中低端制造业发展,对中国传统优势产品形成竞争。 江苏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宝得服装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孟非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近两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表明了经济形势向好,但对企业而言却是个难题。东南亚工人的工资约为每人每月300美元,是国内的一半左右,这也是大量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建厂的原因之一。 白明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就业充分的前提下,未来需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此同时,应通过品牌、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同步提高,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与东南亚等国家拉开差距。 延伸中国产业链 近年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订单转移成为不少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然而,福州尚飞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耿却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订单转移的情况对于公司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并不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或成为一种趋势。 据陈耿介绍,公司通过主动“走出去”进行战略调整。2010年和2014年,公司分别在越南和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工厂。目前,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建立了7条生产线,有约5000名工人,未来的目标是发展到30万人规模的大工厂,并考虑将包括缝纫机厂、面料厂、棉厂等在内的整条产业链也转移到埃塞俄比亚。 当前,埃塞俄比亚已经将工业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把建设工业园区、推动对华产能合作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依托。从东方工业园到华坚轻工业城,中国民企正在加速涌入埃塞制造业。非洲国家纷纷看好“一带一路”合作带来的机遇,他们希望与本国的发展战略相对接。 白明表示,不少中国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动选择“走出去”,是立足于“一带一路”合作所秉持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理念。未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应着眼于产业链延伸,打造中国产业链的海外布局之路。 |
|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