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以开放促崛起,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相对而言,开放型经济依然是湖南整体发展的一块短板,还需大力改变发展不足、不优、不平衡的状况。湖南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十,但货物进出口额多年徘徊在全国第二十名上下,对外贸易一直是制约湖南开放发展的一个瓶颈。 湖南省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表示,坚持开放崛起,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当前要大力实施“走进500强提升产业链”行动、“迎老乡回故乡建新湖南家园”行动,同时提升大口岸通关能力,建设快捷开放通道,优化开放平台,创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复制上海、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加快打造扩大开放的“制度高地”。此外,还要推进离境退税、进境免税店等新业务的开展,加快航空口岸与临空综保区、航空新城融合发展。支持中欧班列(长沙—欧洲)、“五定班列”稳定发展,抓好货源组织和双向运营。加强港澳直通车运营管理,加快发展公路国际集装箱运输。建设对接北上广开放的前沿阵地,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机制体制创新的先导区。 徐湘平表示,湖南省开放型经济主要包括外贸、外资、外经、园区、口岸五大板块,五个板块有长有短,利用外资、外经合作总量连续多年居中西部前列,园区、口岸平台数量居中西部第一,短主要短在外贸、短在园区平台上。湖南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实现由内陆大省向开放强省转变,首先要从局部性的“补短板”上升到全省的开放崛起战略,跳出湖南看湖南,打破内陆思维,以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开放的举措来谋发展、搞建设,提升开放发展新水平。 就如何突破当前外贸发展的瓶颈,徐湘平表示,将推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推进“架桥拓市”,继续完善境外工作服务网络;将全力推进“湘品出境”,提高“湘品”海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将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作为推动湖南开放崛起的突破口,推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制品等优势产业产品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