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机版 | ![]() |
微信公众号 | 首页 | 商会简介 | 展会信息 | 培训信息 | 商会动态 | 商会会员 | 商会会刊 | 外贸资讯 |
![]() |
|
||
业界热盼开启中欧自贸区进程 | |
|
|
建立中欧自贸区将全方位提升中欧经贸合作水平,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以建设中欧自贸区为契机,双方可以继续推进全球一体化合作,扩大市场开放,共同营造自由便利的经贸环境,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可喜的是,当前,启动中欧自贸区建设的有利因素正在增多。 深化中欧经贸合作的路径有很多,尽快建立中欧自贸区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选项。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发表演讲,明确提出“中方愿同欧方尽早启动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分析人士认为,中欧经贸合作互补性强,逐步迈入了成熟稳健的轨道,启动中欧自贸区建设进程的有利因素正在增多。中欧自贸区一旦建成,可以挖掘中欧经贸合作更大的潜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 建立中欧自贸区正当时 6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发表题为《共同奏响高水平互利合作新乐章》的演讲时,提出“中方愿同欧方尽早启动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中欧自贸区的设想提出已久。2013年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2015年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双方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规划》与声明均明确提出了“在条件成熟时签订全面深入的自贸协定”。 分析人士认为,中欧双方对启动自贸区建设均持积极态度,但启动这一进程存在诸多困难,如近年来欧盟经济复苏乏力及其对中国的了解仍欠缺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欧未能启动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不过,正如李克强在讲话中所述,中欧关系走过40多年历程,逐步迈入成熟稳健的发展轨道。未来中欧经贸合作前景更加广阔,中欧自贸区建立正当其时。 长期以来,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重要外资来源地,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据了解,现在中欧之间每分钟就能产生100万美元的贸易额,每周有600多个航班往返,每月有150列中欧班列运行,中欧贸易潜力喷发的时机正在到来。投资方面,欧盟对华投资仅占其对外投资存量的4%,中国投资只占欧盟吸收外资总额的2%,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业内对建设中欧自贸区的呼声由来已久。希腊信息技术企业联合会会长安娜斯塔西斯·西喀斯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正在增多,互补性也很强,此时建立自贸区更加重要,但遗憾的是这一进展并不尽如人意。 去年6月,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文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中欧自贸区建立的关键时期。 双轮驱动提升合作水平 “虽然中欧摩擦有所增多,但双边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仍大于竞争性。”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曾强调,中欧应当以中欧自贸区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全球一体化合作,扩大市场开放,共同营造自由便利的经贸环境,推动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 当前,中欧自贸区启动的有利因素正在增多。据了解,去年4月,欧洲对外贸易协会委托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对中欧自贸区建设开展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欧自贸协定的签署将有利于中欧经贸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自贸协定不仅仅是一个协定,还会带来就业机会等其他方面的影响。”欧洲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雅克·佩克曼表示,“中欧自贸协定签署之后,将全方位提升中欧经贸合作水平,因此推进这一进程非常急迫。” 与中欧自贸区“吸睛”程度不相上下的还有中欧投资协定。分析人士认为,两者并不冲突,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速推进有利于中欧自贸区建设,虽然两者针对的领域不同,但是有交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成为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两个“轮子”。 业内人士指出,中欧合作模式正在丰富,在保持“欧洲投资+中国制造”为主要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出“中国投资+欧洲制造”“三方合作”等模式。此外,“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了新领域。中欧经贸合作有必要两个轮子并进,以覆盖更多的合作领域。 |
|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