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客商过境。
人民网绥芬河9月29日电(汪晓涛、杨海全)“当前,世界贸易进入优质低价的竞争时代。全球产能过剩、商品过剩,商品的价格、品牌、质量和服务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而中俄经贸合作也同样迈向法治、优质、互惠互利、公开竞争的时代,实现发展‘新常态’。”绥芬河市委书记赵连钧对中俄经贸合作有着自己的思考。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绥芬河即被辟为通商口岸。1987年中俄恢复边境贸易后,绥芬河一直是中苏贸易的重要口岸。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以来,绥芬河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开放色彩、发展最快的边境城市之一。
一组数据见证着绥芬河对俄合作的发展。1987年至2013年,绥芬河进出口贸易额累计实现615.58亿美元,占黑龙江省的23.1%;累计上缴口岸代征税和关税近百亿元人民币,为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2013年,绥芬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3.4亿元,同比增长1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10.4亿元,同比增长15.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2.3亿元,同比增长19.9%;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83.4亿美元,同比增长0.6%;口岸过货量实现961.3万吨,同比增长11.2%;旅游进出境人数实现80.5万人次,同比增长21.9%;人均收入、人均住宅面积、人均储蓄存款等多项民生指标居黑龙江省前列。

绥芬河对俄贸易红红火火。
如今,绥芬河对自身的发展又有新的思考。“中俄合作进入到追求质量的时代,俄罗斯出口‘原字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俄合作进入到共赢的时代,靠人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同时,中俄合作进入到法治的时代。” 绥芬河市委书记赵连钧说。
“我们将绥芬河的发展目标定位为:通海达欧的国际口岸,时尚现代的中俄商都,静心养生的避暑胜地,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围绕这一目标,绥芬河将着力打造“五个城市”,即中俄经贸合作第一城市,中俄全域旅游第一城市,中俄优秀文化交融的文明城市,机会均等、开放公平、效率法治的创业城市和富裕、和谐、有品质、有自豪感的幸福城市,最终要向着建设中俄自由贸易区方向努力。
“要实现上述目标,核心就是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今年,绥芬河提出把“深化双向开放,加快提档升级”确定为开放工作的总目标。所谓双向开放就是深化对俄和对国内的开放,就是在扩大传统从俄进口原字号商品规模的同时,大力拓展从俄进口工业品和日用消费品;就是在出口轻工产品的同时,大力拓展机电产品出口;就是在发展中俄经贸合作的同时,拓展“中方到俄方”和“俄方到中方”的双向投资;就是要拓展两国科技与人文交往领域的深入交流与经常性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强与俄毗邻地区合作需要打造一批内外互动、双向开放的合作平台。
据了解,绥芬河将在建设好国际化的口岸平台、便利化的贸易品台、品牌化的市场、产业化的园区以及旅游、人文交流等方面与俄罗斯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