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   首页 商会简介 展会信息 培训信息 商会动态 商会会员 商会会刊 外贸资讯
 
首页 / 外贸资讯 / 动态要闻
中英经贸:不是坦途
日期:2014/1/15  点击:3760次

  100多年前,正是英国商人的违规铺设,让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投入运营的铁路;而百余年后今天,中国的中铁集团又已经开始酝酿着为英国国家高铁的支线工程慷慨解囊了。两国之间富有矛盾又兼具戏剧性的历史渊源,似乎也在折射今天中英的经贸现实。

  眼下,持续升温的中英经贸往来又一次刷新了纪录。

  在英中贸易协会举办的“2014中国商业论坛”上,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出具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英贸易总额历史性突破700亿美元,年增幅水平达到11%。依据此势头,这一数字有望在2015年冲破1000亿美元大关。对比之下,目前中国与欧盟的平均贸易增长额仅为2.1%。同时,2013年中英双边投资额已达50亿美元,涵盖制造、金融、基建、零售以及文化等广泛领域。

  坐在论坛现场聆听刘晓明大使介绍的,是500多名充满务实精神的英国工商界代表。他们不仅悉心聆听演讲,在会谈间隙,彼此也积极讨论着怎么和中国寻求“更深入”的合作,场面就像是一场在岁末年初“走向中国”的誓师大会。

  而诸多现实也显示,这些英国商人的确也正面对着一个格外好的年景。特别是在2013年的尾声,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的访华,宣告中英两国之间长时间的外交冰冻宣告结束。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政治僵局一直被视为影响中英经贸往来的最大不安要素。

  英中贸易协会主席詹诚信(LordSassoon)表示:“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为中英经贸关系带来了近年来所未有的积极形势。在这种背景下,通讯科技、工程、设计以及生物科技都是两国之间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领域。”

  成熟的法律体系、稳定的政治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开放的政府姿态,让英国成了中国投资客的不可多得目的地;而在英国商人眼中,中国的吸引力也绝不仅因为财力雄厚的“土豪”。一位英国咨询公司的代表就认为,中国的政治威权体系很高效:“一个决定,很快就拍板了。而同样的情况若发生在印度或意大利,政府党派间则会吵来吵去,最后什么也没干成。”

  然而,基本面的利好,绝非意味着“更深层次的合作”就会从此顺心如意。事实上,在商业数字不断走高的背后,舆论纷争和立场博弈始终如影随形。

  一方面,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引发一系列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将转向本国市场的担忧;而自上而下的反腐倡廉运动,也已经影响到伦敦牛津街奢侈品零售商的生意;而来自中国的《环球时报》干脆指出,英国只是一个失掉魅力和影响的欧洲老国,只适合旅游和留学。

  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对中国的开放姿态,也正面临诸多的舆论压力。英国居民抱怨中国购房客炒高了伦敦市中心的房价,国会的官员也在呼吁加大对华为的监管力度;就连卡梅伦首相来之不易的访华之旅,也被批评为了经济目的,失掉了政治底线。

  对于英国企业在中国面对的挑战,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WOODMALLESONS)全球管理合伙人傅思德(StuartFuller)表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商业文化、环境和做生意的方式。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是从更大的层面看,仍然会看到更多开放的姿态。”  

  “从三中全会的的改革举措和新建立的上海世贸区,到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的运营状况,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国际企业,彼此之间建立生意关系的机会都更加容易的。”

  “但随着国际交流渠道的增多,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意味着面对国际同行的竞争,同时还要面对来自无数的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因此总体来看,在中国建立生意越来越容易,但是持续经营,需要更大的挑战”,傅思德说。

  对此麦肯锡公司亚太区主席欧高敦(GordonOrr)认为:“按传统来说,英国的优势企业都来自服务行业,在本土发展虽强,但在中国则会面对来自扩大规模和应对监管的挑战。相比之下,制造业企业在中国可能更具发展优势。”

  而谈到中国企业在英国的发展,欧高敦说:“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英国的商业环境的确已经非常宽松。当中国公司环顾四下,无论是语言环境,开放程度,还是雇员素质,英国所具备的都已经非常理想了。”

  “目前的挑战在于,还有为数不多英国人和政客,对中国企业心存顾忌。他们担心来自中国的品牌,产品质量和管理模式能否像其他国家的一样好。”

  欧高敦认为,有关中英商贸问题的舆论纷争,应当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英国鼓励吸引来自亚洲的投资历史已久。大约30年以前,很多非常成功的日本公司也曾和今天的中国公司一样,在英国工业和科技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韩国企业身上。”

  欧高敦表示:“吸引海外投资是多赢结果。对英国本土的员工来说,也希望到大公司的工作。英国的汽车业非常发达,但很多英国的汽车公司都已经被来自日本、美国或印度的公司收购。同样,目前在英国也有中国的汽车品牌,英国的消费者也乐意买物美价廉的产品。”

  “今天中国企业在英国的投资,仅仅是新一轮故事的开始。这就像一个很长的旅程,不要太在意眼下的杂音。”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查看
 
电话:0573-82626026 82626058 邮编:314000 邮箱:jxccie@jxccie.org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开发区金融广场九楼 浙ICP备13026589号-1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